兵的位A大模代的I老真实型时一感悟思考
那天站在第九届区块链全球峰会的讲台上,我其实有点忐忑。作为一个专攻人工智能十几年的"老人",面对Web3.0这个新兴领域,反而像个刚入学的小学生。但在大模型这个话题上,我想我有足够的发言权。
模型的进化: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
记得2007年我刚入行时,AI还是个"小众爱好"。那时候我们还在用CPU跑小模型,谁能想到十几年后会迎来大模型的爆发?2019年在Google工作时,我们团队的大模型表现远优于GPT2,当时还有点"瞧不上"OpenAI。现在看来,这份傲慢让我错失了很多洞察的机会。
模型规模的增长趋势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比喻:这就像人类追求更高建筑的过程。从1950年代的平房,到现在的摩天大楼,模型参数的增长速度远超人们的想象。2018年到2021年初,模型规模每18个月就能增长数百倍。虽然现在增速放缓了些,但这场"高楼竞赛"远未结束。
有人担心GPT-4这样的万亿参数模型太烧钱,但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2020年GPT-3训练一次要400万美元,到2022年就降到了40万。这让我想起2000年代买一部手机的价钱,现在可能只够买杯咖啡。
通用vs垂直:谁主沉浮?
业内一直在争论:是做通用大模型还是深耕行业垂直模型?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当年智能手机刚普及时的场景。iPhone证明了通用设备的可行性,但后来各种专业App也让垂直市场大放异彩。
GPT-1的出现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它证明了单个模型可以处理多种任务,就像瑞士军刀一样多功能。现在的大模型虽然还不能直接解决所有复杂问题,但只要稍加"拆解",就能展现出惊人的能力。比如GPT-4直接解24点游戏的准确率只有7.3%,但经过简单任务分解后就能提升到74%。
在实际应用中,我看到Duolingo这样的语言学习平台因为整合ChatGPT实现了42%的营收增长。Copilot更是成为了程序员的新宠。这些案例都在告诉我:AI正在改变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
情商:AI的下一个前沿
现在大家都在比拼模型的"智商",但我更关注"情商"这个维度。当前的AI就像个智商超高但情商欠费的天才,回答虽然专业但总少了点人情味。
这让我想起搜索引擎的发展历程。早期的搜索引擎都是千人一面,现在的搜索结果却越来越个性化。Character.ai这家公司的案例很有趣:他们把个性化做到极致,用户交互时长达到了OpenAI的7倍。这说明人们渴望更有温度的AI互动。
在我的实验室里,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在保持高智商的同时提升情商。2020年我们就推出了一个写作能力媲美GPT-3.5的模型。现在我们的产品已经服务了200多位个人用户和100多家企业客户,其中包括星巴克、支付宝等行业巨头。
AI+Web3.0: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共舞
说到与Web3.0的结合,我认为这就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大模型提升了生产力,但需要新的生产关系来适配。当前行业面临三个主要痛点:
首先是高昂的训练成本让小公司难以参与。这就好比让每个人都自建芯片工厂一样不现实。其次是推理成本居高不下,GPT-4每次对话要0.6元,比我演讲贵多了。最后是数据隐私问题,三星的教训提醒我们要谨慎对待敏感数据。
Web3.0或许能提供解决方案。比如通过公链激励模型开源,利用分布式算力降低推理成本,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虽然前路充满挑战,但我相信这会是场值得期待的变革。
站在技术变革的十字路口,我始终相信大模型的终极目标不是取代人类,而是成为每个人的贴心助手和智慧伙伴。这条路或许漫长,但值得我们一起探索。
(责任编辑:快讯)
-
最近几个月,加密货币市场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真香"剧情。那些曾经对数字资产嗤之以鼻的华尔街精英们,现在一个个都排着队要入场分一杯羹。Grayscale战胜SEC的官司就像打开了一扇闸门,贝莱德这个"华尔街巨无霸"带头申请比特币ETF后,Valkyrie、Bitwise这些机构立刻闻风而动,生怕错过这班车。传统金融巨头的加密野心德意志银行这个管理着1.4万亿美元资产的"老钱"代表,居然也悄悄递交了加... ...[详细]
-
10月1日加密货币市场观察:BTC/ETH走势分析与操作建议
朋友们好啊,最近市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说实话,在这个圈子里待久了,最深的感触就是:投资这事儿吧,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你想啊,就像开车一样,方向盘在自己手里,但得有个靠谱的导航才行。ETH行情剖析昨天看着ETH的走势图,真是让人捏把汗。月线收官又创了个新高,白天就跟个倔脾气的老头似的,一直在高位横盘不肯下来。到了晚上终于按捺不住,一口气冲到1695附近,结果在1700这个心理关口前还是怂了——这让我... ...[详细]
-
作为一个在数字经济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发现很多朋友对"元气"这个概念还停留在表面认知。其实它远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神奇得多——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内力一样,关键看你如何运用。元气经济学:数字世界的货币魔法记得去年第一次接触超维空间的元气机制时,我就被这个设计惊艳到了。2.1亿枚的总量设定,让我想起了比特币的稀缺性原则。每当看到新手用户追问"为什么我的元气不能无限产出"时,我总是忍不住笑着解释:这和... ...[详细]
-
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当我看到XTZ今天这根12%的大阳线时,不禁想起了2017年那场疯狂的牛市。说实话,这种暴涨行情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心生警惕。这些利好你不得不看10月8日那个曼联女足和巴黎圣日耳曼的比赛特别有意思,XTZ要搞数字纪念品活动。这让我想起了NBA的Top Shot,当时可是带火了一波NFT热潮。现在足球领域也开始玩这个,说不定能复制当年的盛况呢!从数据来看,XTZ最近表... ...[详细]
-
当韩流遇上区块链:LBank Labs要在首尔办场不一样的加密狂欢
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要把童年游戏和加密货币结合起来办活动时,还以为是个噱头。但仔细了解后,不得不承认LBank Labs这招确实高明——他们要在2025年9月24日,在首尔著名的RAUM艺术中心搞个叫"1001 Festival Seoul"的大派对。这不是普通的活动,而是情怀与创新的碰撞记得小时候玩过的"红灯绿灯停"吗?主办方把这个经典游戏改造成了加密版:玩家要在游戏中做出"HOLD"或"FOL... ...[详细]
-
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分析师,每年这个时候都能感受到美国加密会议季带来的独特氛围。各种关于"机构即将入场"的讨论不绝于耳,但说实话,这种笼统的说法往往掩盖了一个重要事实:在美国,"机构"这个词包含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就像你不能把苹果和橙子混为一谈一样,我们也需要细致地区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加密资产的态度。保守派:养老基金与捐赠基金这些大型资产配置者的谨慎程度简直堪比古代的守财奴。记... ...[详细]
-
说实话,在币圈混了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投资这件事,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跟着本地人才能吃到最地道的馆子。最近市场行情波动剧烈,我发现很多新手朋友都在问同一个问题——现在到底该不该入场?先说以太坊吧,昨天这个家伙可真是让人捏了把汗。白天像个老僧入定似的在90附近纹丝不动,结果晚上突然来了个鲤鱼打挺,直接从1600开始往上窜。我本来在1620附近挂了个空单,结果眼睁睁看着它破... ...[详细]
-
最近比特币这行情啊,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价格在25300-26500美元之间来回蹦跶。说实话,作为一个观察市场多年的老韭菜,我对这种震荡行情已经见怪不怪了。26800-27200美元这个区间很关键,就像一道坎儿,要是能冲上去,说不定能带来一波做空机会。不过我觉得大家更需要盯着25300美元的支撑位,这个位置要是守不住,那市场格局可就要变天了。说到九月行情,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大饼往下跌的可能性更... ...[详细]
-
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卫士":一位区块链老兵的实战分享作为一名深耕金融科技领域15年的老兵,我想跟大家聊聊一个切身感受:现在的跨境数据流动,简直就像在走钢丝!前段时间帮一家跨国医药企业做咨询,看到他们为了把研发数据从德国传到中国,光合规文件就准备了300多页,审批流程走了8个月。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每个国家的数据法规都像一座座孤岛,把本该流动的数据价值生生困住了。记得去年参加日内瓦的数据安全峰会时,我... ...[详细]
-
说来你可能不信,作为从2017年就开始玩比特币的老韭菜,我亲眼见证了三次牛熊转换。每次市场疯狂时,交易所门口都排着长队,而熊市时又冷清得像鬼城。2024年即将到来的比特币减半,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金融戏剧,剧本大家都懂,但演出效果总出人意料。减半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记得第一次听说比特币减半时,我还以为是价格打五折促销呢!实际上这是比特币设计中最精妙的通缩机制。就像黄金开采越来越难一样,比特币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