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加密 >>正文

不容的三大潜力币解析错过十月深度

加密746人已围观

简介市场回暖之际,我发现有三枚加密货币特别值得关注。作为一名经历过数次牛熊的老韭菜,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些可能被低估的投资机会。RLB:在线博彩领域的黑马还记得今年6月第一次关注RLB时,它还是个不起眼的"小透明",价格只有0.02美元。谁能想到短短三个月内,这个小家伙竟然完成了10倍的华丽转身?说实话,我当时也犹豫了一下,没想到错过了最佳入场时机。RLB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背后的Rollbit平台。这... ...

市场回暖之际,我发现有三枚加密货币特别值得关注。作为一名经历过数次牛熊的老韭菜,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些可能被低估的投资机会。

RLB:在线博彩领域的黑马

还记得今年6月第一次关注RLB时,它还是个不起眼的"小透明",价格只有0.02美元。谁能想到短短三个月内,这个小家伙竟然完成了10倍的华丽转身?说实话,我当时也犹豫了一下,没想到错过了最佳入场时机。

RLB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背后的Rollbit平台。这家加密货币赌场每天都能创造50万美元的收入,其中60%来自在线赌场业务。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还涉足了期货交易和体育博彩。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平台年营收很可能会突破3亿美元大关。

我最欣赏的是他们的代币经济模式——用交易所收入来回购销毁RLB代币。这种通缩机制在熊市中尤为珍贵。而且他们还推出了全新的数据看板,把所有收入明细都公开透明地展示给持币者。说实话,在这个处处是骗局的加密世界里,能做到这种程度的项目真的不多。

DYDX:被低估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说到DYDX,我必须承认自己是个"老多头"了。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分批建仓,平均成本在2美元左右。虽然价格一直不温不火,但我相信这次V4升级会是个转折点。

核心利好在于代币经济模型的改变:DYDX持有者将获得交易所95%的交易收入!按照去年的交易量计算,这意味着每年8000万美元的分红。想想看,一个年收入8000万的项目,市值才34亿美元,这不是明摆着的价值洼地吗?

有趣的是,这个重大利好居然没怎么宣传。我在社区AMA中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但大多数人似乎还蒙在鼓里。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价格一直徘徊在2美元附近。我的策略很简单:2美元以下分批买入,1.5美元是绝对止损线。

RDNT:跨链借贷的新希望

说实话,我对RDNT的期待值最高。10月15日将在以太坊主网上线,这对一个已经在Arbitrum和BNB Chain上积累了5亿美金TVL的项目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

更让人兴奋的是Arbitrum即将推出的4000万美元激励计划。作为Arbitrum生态第三大项目,RDNT肯定能分到不小的一块蛋糕。我自己就准备把部分资金从Aave转移过来,毕竟谁不喜欢更高的收益呢?

Layer Zero空投则是另一个潜在爆发点。RDNT计划将代币迁移到Layer 0的全链格式,这意味着它将获得跨多个区块链的能力。考虑到Layer Zero的热度,这可能成为引爆RDNT价格的催化剂。

总的来说,这三枚代币各有亮点,但共同点是都具备显著的增长潜力。当然,投资有风险,建议做好仓位管理和风险控制。我个人会重点关注10月份的市场表现,相信不会让我们失望。

Tags:

相关文章

  • 市场观察:降息预期的博弈与币市震荡

    加密

    最近的市场走势简直就像个醉汉在跳舞,东倒西歪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一个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我不得不说这波阴跌最让人恼火。以前的市场至少痛快点,要跌就痛快地跌,要涨就痛快地涨。现在倒好,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折磨人。上周哈马克的表态就像往市场泼了一盆冷水,把九月份降息的预期浇了个透心凉。CME的数据显示概率已经掉到了73.5%,这个数字还在往下走。说实话,川普那点小动作在市场眼里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

    加密

    阅读更多
  • 比特币借贷:一场正在经历的金融革命与阵痛

    加密

    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价值的流动。从远古时期农民用种子借贷,到中世纪商人用黄金交易,再到今天的数字货币革命,借贷始终是金融体系跳动的心脏。比特币作为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金融创新,如果缺少了完善的借贷生态,就像一辆缺了发动机的跑车——再酷炫的外表也跑不起来。从繁荣到崩盘:比特币借贷的成长之痛记得2020年那会儿,整个加密货币借贷市场跟打了鸡血似的。我有个朋友,把自己积攒的5个比特币全投进某... ...

    加密

    阅读更多
  • PBS机制:以太坊不可或缺的设计哲学还是过度神圣化的产物?

    加密

    最近Hasu和Jon组织的一场深度对话特别引人深思,他们邀请了以太坊基金会的Mike Neuder和Flashbots的Chris Hager,共同探讨了一个正在重塑以太坊生态的关键理念——提案者-构建者分离(PBS)机制。这场讨论让我想起了当年互联网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演进的历程,同样充满争议,却又势在必行。PBS的前世今生:一个务实主义的选择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PBS这个概念时,内心是有些矛... ...

    加密

    阅读更多